(网经社讯)10月22日消息,AI生成内容(AIGC)短剧正成为影视领域的新兴赛道,其市场表现引人关注。例如,抖音平台的《奶团太后宫心计》累计播放量达2.1亿次,而《兴安岭诡事》作为国内首部付费AI短剧,上线不足一天播放量突破千万,抖音端收益超30万元。海外市场同样出现爆款,如《AfterDivorce》登顶短剧周榜。这些数据反映了AI短剧在传播效率上的优势。
据网经社数字文娱台(WY.100EC.CN)了解到,制作效率的显著提升是资本涌入的关键动因。以《白狐》为例,一个4人团队通过ChatGPT等工具,将传统需3个月的制作周期压缩至两周,每分钟成本从数万元降至万元级别。这种“降本增效”特性吸引了多家上市公司布局。博纳影业、华谊兄弟、昆仑万维等超过10家A股公司已从技术研发、内容制作到平台运营多维度切入该领域。例如,昆仑万维的短剧平台DramaWave月流水达1000万美元,实现了技术到商业的闭环。
AI技术对短剧制作流程进行了系统性重构。在创作端,大模型可快速生成剧本初稿并优化剧情;在制作端,AI工具替代了实景搭建和特效建模,甚至实现“一人完成高级特效”。随着Sora2等工具发展,视频生成时长、画质及多语言支持能力进一步提升,降低了行业门槛。商业模式上,AI短剧探索了用户付费、广告植入、品牌合作等路径,但其整体盈利能力尚需验证,多数项目仍依赖平台补贴。
然而,行业面临多重挑战。内容层面,同质化问题突出,玄幻、科幻题材扎堆,缺乏现象级作品;技术层面,AI生成的人物情感表达生硬,场景一致性不足,易被观众诟病为“幻灯片堆砌”;商业层面,IP属性弱、用户留存率低制约长期价值;版权风险亦不容忽视,如未经授权的换脸、抄袭等违规行为频发。未来,AI短剧需在技术迭代、内容精品化与合规运营之间寻求平衡,方能实现可持续增长。